31省份2020年上半年GDP。制图:李金磊
先来看GDP总量。
“苏大强”狂追“粤老大”
这些年,广东省一直力压江苏,稳居GDP第一的宝座。尽管上半年广东GDP(49234.20亿元)还是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其上半年经济还是负增长,同比下降2.5%。
而第二名的江苏,上半年经济率先实现由负转正。不甘第二的“苏大强”奋起直追,跟广东的GDP差距缩小了很多。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江苏GDP跟广东的差距为3737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这一差距缩小到了2511亿元,一下子缩小了1200多亿元。
你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早在2月份江苏就多地派出包机抢人复工了吧!疫情危中有机,早日复工复产,正是缩小差距的时机。
2019年上半年广东省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全年更是第一个突破10万亿元大关。作为老大,自然不想被赶上,但无奈全球疫情蔓延,外需不振,订单锐减,作为外贸大省的广东受影响更大,出口下降,使得广东省的制造业企业不能开足马力,经济增长被第二产业拖了后腿。
上半年,广东和江苏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都实现了正增长,而在第二产业方面,广东是同比下降6.2%,而江苏仅下降0.2%。同时,广东上半年进出口同比下降7.1%,而江苏仅同比下降2.8%。
湖北被福建、湖南、安徽反超
从GDP前10强来看,一些省份的位次出现了较大变化,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湖北被福建、湖南、安徽反超。
湖北一季度GDP同比大幅下降39.2%,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9.3%,位次从2019年末的第7位,回落到上半年的第10位。
作为疫情严重地区,为阻断病毒蔓延,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从“按住暂停”向“重启恢复”历时长、牺牲巨大,这自然对其GDP造成了拖累。
上半年福建、湖南、安徽经济均实现了正增长,跟2019年末相比,三省份的排位有所提升,福建由第8位上升到第7位;湖南由第9位升到第8位;而安徽更是挤进了前十,由第11位上升到了第9位。
安徽为什么这么猛?
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由下降5.3%转为增长2%,投资由下降11.1%转为增长1%,进出口由下降4.2%转为增长5.5%。特别是工业经济恢复较好,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较大。
最近,《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这篇文章最近很火,从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引进京东方赌面板,投资长鑫/兆易创新(233.960, 8.95, 3.98%)赌半导体,投资蔚来赌新能源, 合肥都赌对了。
安徽统计局也表示,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3%提高到21.2%。江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进一步增强了安徽汽车产业的新动能。
北京、上海GDP负增长
上海上半年GDP为17356.8亿元,同比下降2.6%,GDP掉落前十,排名第11位。
北京上半年GDP为16205.6亿元,同比下降3.2%,GDP位居第13,被河北反超。
专家分析,京沪等大城市第三产业集聚,经济更依赖于消费,而疫情下的消费复苏不像工业部门那样能够直接得益于各类逆周期政策,缺乏政策抓手,因而速度较慢。
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下降16.3%、11.2%。
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好转,尤其是北京新发地疫情得到控制,北京经济呈现逐步回升态势,上半年GDP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上海上半年GDP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1个百分点。
东北三省中吉林恢复最快
上半年,东北三省GDP增速还是负增长,其中吉林恢复最快。
吉林上半年GDP为5441.92亿元,同比下降0.4%,但增速比一季度提高6.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辽宁上半年GDP为11132.5亿元,同比下降3.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8个百分点。
最后一个公布数据的黑龙江,上半年GDP为5250.6亿元,同比下降4.9%。其位次被吉林反超。
资料图:汽车生产车间的忙碌景象。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资料图:汽车生产车间的忙碌景象。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再来看GDP增速。
西部表现抢眼 西藏增速第一
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是正增长,15省份实现由负转正,分别是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湖南、安徽、江西、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宁夏、青海、甘肃、新疆。
其中,西部地区表现抢眼。
西藏上半年GDP为838.38亿元,同比增长5.1%,比全国增速高出6.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一位。
西藏GDP增速表现突出,其一季度GDP增速是全国唯一的正增长。这跟西藏只出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率先复工复产有很大关系。
新疆上半年GDP增速为3.3%,位居第二位。贵州和甘肃上半年GDP增速为1.5%,并列第三位。
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省份GDP增速较快,在于这些地区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复工复产更早,尤其是工业部门和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恢复较快。
数据显示,上半年新疆、西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8.6%和18.5%,在疫情冲击下仍实现两位数增长,有力支撑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