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2日讯 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新办举行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是我国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地增强。
一是战略部署不断加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升。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了党章,生态文明写入了宪法。越来越多地方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机遇和重要抓手,努力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之路。企业依法治污、依法排污,保护环境的法治意识、主体意识也在加快形成,全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贡献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
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顺利,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出台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专项行动计划,七大标志性战役进展顺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力促进了高质量发展。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节能提高能效,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截至2019年,“十三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了18.2%,全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炭机组达到8.9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清洁煤电供应系统,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全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3.4%,京津冀地区煤炭集疏港实现了“公转铁”,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2%。通过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硬约束,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通过大力整顿散乱污企业,有效解决了市场竞争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为环境守法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逐步调整提高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促进了产业技术升级和行业企业绿色发展。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制度落地见效,全面加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领导的机制。排污许可、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等制度相继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河湖长制、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改革加快推进。
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世界贡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我国率先发布《我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联合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消耗臭氧层物质累计淘汰量占到了发展中国家总量的50%以上,成为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国家。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支付宝蚂蚁森林等项目还获得了联合国的“地球卫士奖”。
赵英民在发布会上还指出,在看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充分肯定“十三五”取得成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质量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还有差距,国内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处于高位。最突出的表现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任重道远。
赵英民表示,下一步,我国将把做好“十三五”收官特别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总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根本要求,科学设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做好明年工作,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好局、起好步。
中智信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2日讯 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新办举行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是我国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