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信息
26亿国资难收回,真的无人该担责? 云南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陷“华信系”资金陷阱,在“华信系”崩盘前,云南能投集团旗下公司利用各种交易
26亿国资难收回,真的无人该担责?
云南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陷“华信系”资金陷阱,在“华信系”崩盘前,云南能投集团旗下公司利用各种交易方式,涉嫌违规向“华信系”输送约26.8亿元资金。云南能投集团的上述26.8亿元巨额资金面临无法收回的巨大风险。目前却无人对此承担责任。 集团不需要担责,旗下进行交易的公司不需要担责,集团领导和旗下公司负责人也不需要担责,那么,正面临流失的26.8亿元国有资产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白白地流失吗?国有资产流失真的可以无人担责吗?
先来看看相关人员认为不需要担责的理由,云南能投集团副总裁杨万华对媒体表示:当时的大背景是上海和云南两省的“沪滇合作”,位于上海的华信集团跟云南省国资委也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云南能投集团与华信集团的合作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华信集团是世界500强,是信用评级“AAA”企业,很多大银行等金融机构都跟它合作,他们自然也就合作了。
因为上海与云南需要“沪滇合作”,且华信集团与云南省国资委也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所以,云能投就可以不顾一切、不作调查地向华信集团提供资金,且不问用途、不图回报、不讲规矩、不考虑国有资产安全;因为华信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且有“AAA”信用等级,就可以毫无目的、毫无理由、毫无价值地向其提供资金,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别的不说,单凭这样的说法,就完全可以追究云能投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不是安排到企业领取年薪的,是为了把企业经营好、管理好,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很显然,云能投在与华信集团的合作方面,是存在着严重的不负责任的。稍稍有点责任心,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从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云能投与华信集团的每一项合作,都没有具体的业务和回报,都是想当然地给华信集团提供资金,以至于在华信集团已经出现严重问题、实际控制人被有关方面带走的情况下,仍然给华信集团数亿元的支持。个中原因,可能已经不是“沪滇合作”、“世界500强”那么简单,而是有太多见不得光的东西。如云能投能源公司与上海华信关联公司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高频次地签订了10多份《购销合同》,并在“未进行货物运输、交付、验收”的情况下,不惜向云南能投集团借款8亿,向“华信系”公司支付13亿元的采购款,致使企业濒临破产。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利益是如何输送的,为什么要输送,云能投借款给下属企业难道不问用途、不了解资金去向吗?这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吗? 几年时间,26.8亿资金就没有了去向,面临无法追回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担责,怎么说也无法向社会交代,无法面对社会各界的追问,也决不是“业务过程中存在瑕疵”这么简单,必定有更深层次原因,必须进行严厉追责。
殊不知,同样是合作方,同样受到华信集团的欺骗,作为民营企业的北方石油,在控股权、决策权被华信集团完全掌握、承诺事项也没有兑现的情况下,发现华信集团出现问题,就立即向企业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也以上海华信涉嫌合同诈骗、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刑事立案侦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利益就有可能得到维护。至少,会把损失降到最低点。那么,去能投都做了什么呢?采取了怎样的维权措施呢?为什么在民企维权的同时,云能投反而继续借钱给华信公司呢?
显然,云能投在与华信的所谓合作中,可能存在一些不为外界所知的东西。而面对26.8亿元资金无法追回,也不仅仅是问责的问题,而应当立案调查,看看个中到底有多少见不得光的行为。在国有资产面前,别说是26.8亿元,就是1毛钱,也需要负责,需要对钱的去处有明确的理由,而不是一句“瑕疵”就能瞒天过海。
不仅如此,当地监管机构面对监管对象如此大的漏洞、如此大的损失,也不闻不问,恐怕说不过去。要知道,企业方面已经明确,他们给华信输送利益,也是因为省国资委与华信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国资委有没有干预,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有没有预判,高达几十亿的对外投资和借款,有没有履行核查手续,等等,也是绕不过的坎。否则,谁会对国有资产负责,谁又会为国有资产流失担责。 国有资产不是唐憎肉,不是谁想要就能给谁的,也不是谁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都可以免于担责的,必须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有人为国有资产流失买单。
谭浩俊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