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量增价减 企业还喊渴 商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有待完善
发布时间:2020-10-2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今年以来,小微贷款增长迅速,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的覆盖面持续扩大,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了解到,受多重因素影响,小微金融发展仍存在基层业务人员积极性有待提高、大型银行对中小银行有挤出效应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要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是关键。
目标料超额完成
今年以来,为帮助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走出困境,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输血”效用有力发挥。
据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介绍,截至今年7月末,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651亿元,增速逾37%。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家大型银行今年增速要在40%以上,我们认为完全有信心超额完成这个任务。”
已有大银行提前达成目标。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700多亿元,增速超过40%。
除了大型银行外,在让利实体经济的要求下,今年以来小微金融延续了量增价减的发展态势。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3万亿元,同比增长28.4%。有贷款的户数2363.3万户,比年初增加了251.4万户。今年上半年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94%,比2019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了0.76个百分点。
痛点犹存
然而,在各家银行大力推动小微金融发展的背后,仍有不少问题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政府及监管部门多次提及引导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拓展力度。某国有银行对公业务员工表示,小微贷拓展仍有较大难度。“银行有严格的风控和审核体系,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低。一旦小微企业还不上,成为坏账,就会牵连到银行内部客户经理、风控等诸多岗位人员。因此,贷款通过条件很严格。就我们银行而言,多数情况下还是要求小微企业提供资产抵押。”上述人员表示。
在大型银行下沉服务之际,数量众多的城农商行则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一定挤出效应。某城商行小微客户经理表示,自家银行非常重视普惠金融业务,并且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券。在指定期间内申请贷款,利率可以适当降低。他说:“一般而言,用优惠券打折之后小微贷利率能够低至4%-5%。由于很多小微企业的基本户都在大银行,依然更倾向于在大银行贷款。”
中小银行的贷款政策与大型银行相比缺乏优势。另一位城商行客户经理表示,中小银行揽储成本明显高于大银行,导致贷款利率水涨船高。他表示:“就我行而言,现在三年期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利率大约在4.5%左右,且首年贷款额度只能达到50万元;而国有大银行能做到3.8%左右,且额度最高达300万元。”
另外,银行基层员工做小微贷款的动力也有待提升。“当前普惠贷款利率较低,对于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来说是利好,但对于客户经理来说,则意味着业绩提成较低。加之坏账率较高等因素,客户经理缺乏做这类贷款的动力。”上述人士表示。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要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需进一步落实风险管理和尽职免责相关制度,提高基层“敢贷、愿贷”积极性。
同时,小微金融空间广阔,面对这样一个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各银行都需要明确自己的竞争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客户定位,培养自己的目标客群。
在泰隆银行董事长王官明看来,要坚持定位、深化定位。一是把目标客户锁定在“信贷需求强烈但得不到很好满足”的小微客户上。二是坚持社区化经营,按一定辐射半径,规划支行的作业范围,划分客户经理的专管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信息的相对批量化。三是坚持“三品三表”和“两有一无”。对于小微企业,从人品、产品、物品、水表、电表、海关报表等维度,破解信息不对称,尤其重视客户的人品;对于普惠类客群,只要“有劳动意愿、有劳动能力、无不良嗜好”,就有机会获得贷款。
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认为:“只有小微企业发展好了,能够正常还本付息,银行才能减少不良资产,正常实现营收,商业上才可持续。”
“仅就贷款本身而言,定价不断降低,银行经营的成本也在压缩。”郑万春表示,在不断压降企业贷款利率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压降负债成本。今年以来民生银行通过调整负债结构、压缩主动负债等措施,保持了净息差稳定。此外,人民银行、财政部这些年来也从政策、资金上给银行发展小微金融提供了支持,共同推进资金成本下降。这些措施都是在努力向小微企业让利,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的同时,通过内部成本压降,争取保持一定收益空间,努力实现银行自身商业上的可持续。
业内人士表示,要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是关键。
目标料超额完成
今年以来,为帮助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走出困境,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输血”效用有力发挥。
据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介绍,截至今年7月末,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651亿元,增速逾37%。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家大型银行今年增速要在40%以上,我们认为完全有信心超额完成这个任务。”
已有大银行提前达成目标。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700多亿元,增速超过40%。
除了大型银行外,在让利实体经济的要求下,今年以来小微金融延续了量增价减的发展态势。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3万亿元,同比增长28.4%。有贷款的户数2363.3万户,比年初增加了251.4万户。今年上半年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94%,比2019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了0.76个百分点。
痛点犹存
然而,在各家银行大力推动小微金融发展的背后,仍有不少问题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政府及监管部门多次提及引导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拓展力度。某国有银行对公业务员工表示,小微贷拓展仍有较大难度。“银行有严格的风控和审核体系,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低。一旦小微企业还不上,成为坏账,就会牵连到银行内部客户经理、风控等诸多岗位人员。因此,贷款通过条件很严格。就我们银行而言,多数情况下还是要求小微企业提供资产抵押。”上述人员表示。
在大型银行下沉服务之际,数量众多的城农商行则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一定挤出效应。某城商行小微客户经理表示,自家银行非常重视普惠金融业务,并且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券。在指定期间内申请贷款,利率可以适当降低。他说:“一般而言,用优惠券打折之后小微贷利率能够低至4%-5%。由于很多小微企业的基本户都在大银行,依然更倾向于在大银行贷款。”
中小银行的贷款政策与大型银行相比缺乏优势。另一位城商行客户经理表示,中小银行揽储成本明显高于大银行,导致贷款利率水涨船高。他表示:“就我行而言,现在三年期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利率大约在4.5%左右,且首年贷款额度只能达到50万元;而国有大银行能做到3.8%左右,且额度最高达300万元。”
另外,银行基层员工做小微贷款的动力也有待提升。“当前普惠贷款利率较低,对于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来说是利好,但对于客户经理来说,则意味着业绩提成较低。加之坏账率较高等因素,客户经理缺乏做这类贷款的动力。”上述人士表示。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要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需进一步落实风险管理和尽职免责相关制度,提高基层“敢贷、愿贷”积极性。
同时,小微金融空间广阔,面对这样一个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各银行都需要明确自己的竞争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客户定位,培养自己的目标客群。
在泰隆银行董事长王官明看来,要坚持定位、深化定位。一是把目标客户锁定在“信贷需求强烈但得不到很好满足”的小微客户上。二是坚持社区化经营,按一定辐射半径,规划支行的作业范围,划分客户经理的专管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信息的相对批量化。三是坚持“三品三表”和“两有一无”。对于小微企业,从人品、产品、物品、水表、电表、海关报表等维度,破解信息不对称,尤其重视客户的人品;对于普惠类客群,只要“有劳动意愿、有劳动能力、无不良嗜好”,就有机会获得贷款。
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认为:“只有小微企业发展好了,能够正常还本付息,银行才能减少不良资产,正常实现营收,商业上才可持续。”
“仅就贷款本身而言,定价不断降低,银行经营的成本也在压缩。”郑万春表示,在不断压降企业贷款利率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压降负债成本。今年以来民生银行通过调整负债结构、压缩主动负债等措施,保持了净息差稳定。此外,人民银行、财政部这些年来也从政策、资金上给银行发展小微金融提供了支持,共同推进资金成本下降。这些措施都是在努力向小微企业让利,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的同时,通过内部成本压降,争取保持一定收益空间,努力实现银行自身商业上的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