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十年,义乌出口占比从全省1.2%到全国1.6%
发布时间:2020-10-0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新华社杭州10月6日电 题:改革十年,义乌出口占比从全省1.2%到全国1.6%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王俊禄、方问禹
10月3日,浙江义乌铁路口岸内,4列满载五金工具、日用百货、玩具等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整装待发。这个国庆假期,班列发运计划排得满满当当,预计有27列发运。今年前8个月,“义新欧”累计发运522列,同比增长191.6%。
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今年是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第十年,义乌出口占比从全省的1.2%跃升至全国的1.6%。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配套政策完善“生态系统”,当地干群勇于“闯关探路”——集成改革激发了“世界超市”的澎湃动能,推动义乌在国际贸易领域破难攻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路。
义乌之“勇”:挑起改革重担,成为“世界通道”
从“义新欧”裹挟的世界风,到“直播村”不熄的长明灯,一踏进义乌,浓郁的商贸气息呼啸而至。每年出入义乌高速、省道的大货车将近600万辆,满载的商品通过海陆空运往世界各地。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试点为支点,义乌先后承担20多项国家级改革及系列省级改革,如全国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针对专业人才在全省首推的聘任制公务员等。今年1月1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多项政策制度上升为法规。
改革十年,义乌商贸取得长足发展,出口规模增长了14倍。从改革起跳的2010年底算起至2019年底,义乌出口占比从浙江省1.2%增至全国1.6%,其中日用消费品出口占全国8%。
与21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的义乌,虽遭遇中美经贸摩擦直接冲击,但2019年仍实现出口2867.9亿元,同比增长13.7%;今年叠加全球疫情影响,前7个月仍出口1635.3亿元,同比增长2.2%。
“义乌不仅是市,更形成了强大的场。”义乌市委办主任陈峻峰说,义乌关联全国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2000多万名产业工人,每年支付的来料加工费超过220亿元,链接万亿级商贸实体。
强大的经济“场”,为国内商贸实体赋能。把“快递小哥”手中的订单累加,2019年,义乌快递业务达到49.9亿件,今年预计突破60亿件。义乌快递业务量与广州并驾领先,成为国内最大规模、最活跃的商贸中心之一。
义乌之“韧”:善于自我革命,激发市场活力
深夜的义乌市福田街道北下朱村依旧热闹,人车川流不息,主播们正与粉丝热情互动。这个村以“直播带货”为特色,村内有约5000家市场主体,社交电商从业者5万余人。
虽遭遇全球化逆流,但义乌仍显示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上半年,义乌新设市场主体7.7万户,同比增长22.8%,总数达62.7万户。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通过改革闯关、拥抱变化,义乌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进口出口互动、境内境外连通的发展新局面,抗压能力、迂回空间更加凸显。
义乌凯越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家纺、餐厨、文具等日用轻工产品出口。今年前7个月,这家企业出口规模达到6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4%。公司董事长徐欣坦言,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各种风浪中,积累了兴商建市、改革闯关的丰富经验。
“义乌人以前怕电商、拒绝电商,现在拥抱电商、深耕电商。”走进义乌商城集团新馆区,集团副总经理张奇真表示,电商让义乌人从“坐商”到“行商”,进一步激发实体市场的比较优势,精确挖掘消费市场一手信息,从而提升产品品质、设计研发、产销链条等竞争力。
义乌发挥市场、物流、产业合作网络优势,将贸易改革与参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山海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有机结合,与20多个省份的特色产业集群紧密联动,带动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走向全球。
义乌之“惠”:固化改革成果,输出“普惠红包”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让兴商建市见长的义乌再次“迎风挺立”。义乌正继续发扬“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改革经验,再现“莫名其妙”的发展,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得益于改革驱动,义乌一些行之有效的试点成果迅速在全国推广。比如,义乌首创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以“通关快、便利化、免征增值税”等为特征,该方式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已在全国13个重点城市推广。
在线下,义乌巩固全球最大实体市场地位,商品出口219个国家和地区,汇集约15万种源头商品,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级贸易平台;在线上,内外贸网商密度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并与阿里巴巴共建eWTP全球创新中心。
2014年开行以来,“义新欧”依托世界“小商品之都”和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成为我国运营效益最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中欧班列之一……
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林毅表示,义乌将进一步发挥小商品贸易特色和优势,以大众贸易数字化、自由化、全球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强化内外联动、促进内外互通,坚定扛起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使命。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王俊禄、方问禹
10月3日,浙江义乌铁路口岸内,4列满载五金工具、日用百货、玩具等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整装待发。这个国庆假期,班列发运计划排得满满当当,预计有27列发运。今年前8个月,“义新欧”累计发运522列,同比增长191.6%。
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今年是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第十年,义乌出口占比从全省的1.2%跃升至全国的1.6%。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配套政策完善“生态系统”,当地干群勇于“闯关探路”——集成改革激发了“世界超市”的澎湃动能,推动义乌在国际贸易领域破难攻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路。
义乌之“勇”:挑起改革重担,成为“世界通道”
从“义新欧”裹挟的世界风,到“直播村”不熄的长明灯,一踏进义乌,浓郁的商贸气息呼啸而至。每年出入义乌高速、省道的大货车将近600万辆,满载的商品通过海陆空运往世界各地。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试点为支点,义乌先后承担20多项国家级改革及系列省级改革,如全国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针对专业人才在全省首推的聘任制公务员等。今年1月1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多项政策制度上升为法规。
改革十年,义乌商贸取得长足发展,出口规模增长了14倍。从改革起跳的2010年底算起至2019年底,义乌出口占比从浙江省1.2%增至全国1.6%,其中日用消费品出口占全国8%。
与21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的义乌,虽遭遇中美经贸摩擦直接冲击,但2019年仍实现出口2867.9亿元,同比增长13.7%;今年叠加全球疫情影响,前7个月仍出口1635.3亿元,同比增长2.2%。
“义乌不仅是市,更形成了强大的场。”义乌市委办主任陈峻峰说,义乌关联全国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2000多万名产业工人,每年支付的来料加工费超过220亿元,链接万亿级商贸实体。
强大的经济“场”,为国内商贸实体赋能。把“快递小哥”手中的订单累加,2019年,义乌快递业务达到49.9亿件,今年预计突破60亿件。义乌快递业务量与广州并驾领先,成为国内最大规模、最活跃的商贸中心之一。
义乌之“韧”:善于自我革命,激发市场活力
深夜的义乌市福田街道北下朱村依旧热闹,人车川流不息,主播们正与粉丝热情互动。这个村以“直播带货”为特色,村内有约5000家市场主体,社交电商从业者5万余人。
虽遭遇全球化逆流,但义乌仍显示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上半年,义乌新设市场主体7.7万户,同比增长22.8%,总数达62.7万户。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通过改革闯关、拥抱变化,义乌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进口出口互动、境内境外连通的发展新局面,抗压能力、迂回空间更加凸显。
义乌凯越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家纺、餐厨、文具等日用轻工产品出口。今年前7个月,这家企业出口规模达到6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4%。公司董事长徐欣坦言,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各种风浪中,积累了兴商建市、改革闯关的丰富经验。
“义乌人以前怕电商、拒绝电商,现在拥抱电商、深耕电商。”走进义乌商城集团新馆区,集团副总经理张奇真表示,电商让义乌人从“坐商”到“行商”,进一步激发实体市场的比较优势,精确挖掘消费市场一手信息,从而提升产品品质、设计研发、产销链条等竞争力。
义乌发挥市场、物流、产业合作网络优势,将贸易改革与参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山海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有机结合,与20多个省份的特色产业集群紧密联动,带动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走向全球。
义乌之“惠”:固化改革成果,输出“普惠红包”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让兴商建市见长的义乌再次“迎风挺立”。义乌正继续发扬“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改革经验,再现“莫名其妙”的发展,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得益于改革驱动,义乌一些行之有效的试点成果迅速在全国推广。比如,义乌首创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以“通关快、便利化、免征增值税”等为特征,该方式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已在全国13个重点城市推广。
在线下,义乌巩固全球最大实体市场地位,商品出口219个国家和地区,汇集约15万种源头商品,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级贸易平台;在线上,内外贸网商密度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并与阿里巴巴共建eWTP全球创新中心。
2014年开行以来,“义新欧”依托世界“小商品之都”和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成为我国运营效益最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中欧班列之一……
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林毅表示,义乌将进一步发挥小商品贸易特色和优势,以大众贸易数字化、自由化、全球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强化内外联动、促进内外互通,坚定扛起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