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智信息 > 正文

金陵石化重大承诺拿去花取现技巧,拿去花取现淘宝,拿去花提现绝招

发布时间:2021-11-19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中国江苏网11月19日南京讯 近年来,金陵石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要求,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强化源头减排、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努力建设“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炼化企业。
金陵石化重大承诺拿去花取现技巧,拿去花取现淘宝,拿去花提现绝招

  十年来,随着油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该公司原油加工量增加了42%,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了90%左右。其中,二氧化硫减排96.6%,氮氧化物减排92.1%,化学需氧量减少57.5%,氨氮减排90.3%。生在长江边的金陵石化,时刻努力呵护着母亲河,绝不让一滴污水排进长江,同时节约每一滴水,年回用水总量达到2400多万吨。

  锦鲤家园

  11月5日,前来学习金陵石化环境保护经验的地方企业人员沿着长江岸线一路参观。当他们走进企业东北角滨江河的东岸,马上就被美景吸引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坪与一池池荡漾的清水相映相配;红色的小亭子占据水池群的C位;在水池中游弋着的一群群锦鲤似乎诉说着水和鱼的故事;连片披着绿色的装置外墙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

  这里不是公园,而是金陵石化的污水处理场。是那个过去污泥粘脚、异味熏人的“后场”。

  最北边的路边草坪,原来是该公司油泥储存池和油泥加工区。处理装置提档升级后,油泥和污水都被“请进”了储罐。油泥里面的有用部分被回收利用,污水也经处理后变成净水,这里也就变身为一片绿色地毯。

  作为“锦鲤家园”,水池里的水都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技术处理后还原成净水等待回用。去年,该公司回用水总量达到2400多万吨,相当于4~5个南京玄武湖的水量。2019至2020年期间,该公司又对净水池周围环境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水池中的小亭子,更换了围栏,统一了四周装置、储罐、设备的外贴面,新增了一片片草地和树木,并且配合实施了异味处理,形成了现在美不胜收的厂区“公园”。

  金陵石化致力于水资源循环利用,利用三级生化、催化氧化、双膜技术等,使每年废水再生利用超2400万吨,减少长江取水2400多万吨。利用污水汽提、硫黄回收和环保的氨法脱硫技术处理含硫污水和炼化含硫尾气,实现年处理含硫污水263万吨,年产30多万吨工业硫黄和2.3万吨化肥,实现了排量最小化、利用最大化。尤其是应用氨法脱硫技术不产生废水和废渣,实现了近零排放,今年5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给予了重点报道。

  积极投入

  11月7日一大早,金陵石化首席专家、安全总监陆鹏宇走进污水处理场,检查现场生产。该公司年加工原油1800万吨,污水的绿色处理和循环利用成为企业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

  为此,金陵石化坚持对标国内、国际更先进企业和更高标准,近十年来累计投入了47亿元实施环保提标改造和安全环保隐患治理,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近十年的排放量分别下降62.4%、92.8%,97.4%、93.6%。

  该公司炼油污水处理场于1981年1月建成投产,废水、废渣、废气一体化环保装置污水处理装置最早是为炼大庆油田原油而设计的,采用隔油—浮选—生化曝气的工艺,至今已运行了三十多年。期间,在工艺和设备上进行了十次大改造,先后增建了涡凹浮选、MBR膜处理及污水回用处理、活性炭吸附、二级生化生物接触氧化池、清净下水回用预处理、三级生化、RCO、低浓度提标装置、雨水监控池、低浓度含盐污水处理装置等设施。

  随着炼化生产的发展和环保管理的需要,该公司几乎每年都要对污水处理场进行提升改造。

  2015年4月,一座输送能力达750t/h的含油污水事故应急泵站建成投用;同年6月底,根据该公司碧水蓝天总体改造规划,污水处理场“三泥”(油泥、浮渣、剩余活性污泥)预处理单元新增2台叠螺机,增设6台合计容积600立方米的浓缩罐,原浓缩罐拆除;为确保污水处理场停电突发事件能及时将污水输送与处理,增设一台发电功率达1000 kW/h柴油发电机以备应急之需。同年10月,油泥预处理单元部分改造以及柴油发电机组建成投产。

  2016年12月,在罐中罐隔油前新建4座合计容积20000立方米的调节罐投用。2017年7月,三级生化改造项目投用。2018年,RCO废气提标改造项目投用。2019年,含油二级浮选、低浓度废气提标改造2个项目投用。

  2020年,雨水监控池和低浓度含盐废水处理装置投运,投资约7000多万元新建的3万立方米雨水监控池投运,大幅提高了该公司的水体防控能力,与此同时,该公司充分利用雨水监控池的蓄水功能实现雨水的充分利用,为该公司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全年累计回用净化水、凝结水、工业废水2400万吨,污水回用率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