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智信息 > 正文

中国经济如何迈向更高层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8-1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新的课题和挑战?中国经济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和条件,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向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迈进?

  高质量发展面临新课题

  “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面对全球化出现的新格局、新规律,需要对发展方式进行战略重构;经济发展态势已经发生了一些根本变化,特别在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些都是我国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后面临的课题。

  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文溥看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义重大。不过,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思维惯性上,没有意识到从中等偏上收入迈向高收入经济体所面临的问题与以往存在重大差别。“如果不能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就会对高质量发展形成掣肘。”李文溥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汪彬表示,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以往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动力和方法路径都将发生变化。从经济增长动力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以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再适应新要求;从经济增长模式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新模式;从发展路径看,经济增长的重点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看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课题。“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加快转变为内需驱动,促进形成‘双循环’的新格局。”徐洪才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加之当前国际国内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人们更加深刻意识到,中国经济未来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能力,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必须围绕“创新”做文章,特别是要注重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结合;注重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结合;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与此同时,要着力扩大内需,激活国内市场;充分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努力保持与国际大市场的紧密联系。

  发展潜力与优势仍在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在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征程中,我们仍然有着许多优势和潜力。

  李文溥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智慧的民族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只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就解决了吃饭问题。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2019年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找准方向、选对路子,切实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努力,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得倒中华民族,也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中国经济跃升至更高层次。

  汪彬认为,中国经济具备规模优势,经济总量大,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规模大,拥有14亿人口规模的消费大市场,其中4亿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大。工业产业体系健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不同地带间的经济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呈现一定梯度性,区域经济韧性强、回旋空间大。人力资本供给充裕,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具备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十分雄厚,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我们还具备独特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能够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些都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汪彬说。

  冯俏彬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将倒逼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积累,我们已经形成强大的物质基础,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工业门类,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这些也将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刘元春也认为,“无论从供给层面、需求层面,还是从制度基础层面看,中国经济的弹性、韧性和活力已经展现出来了”。

  努力于变局中开新局

  如何向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迈进?专家普遍认为,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加快推进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规模增长向结构优化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汪彬建议,一是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特别是要深化土地、劳动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二是要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制定和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

  “在推动更高层次高质量发展中,必须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冯俏彬建议,首先中央要统筹全局,加强顶层设计,并进一步理顺央地关系,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其次,要发挥好企业的作用。企业是生产经营和研发活动的主体,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加大在创新方面的投资。三是要更好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敢消费、愿消费的环境,提高消费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刘元春建议,从战略层面看,要认清楚未来5年到20年全球化的新发展格局,根据这种新格局和规律,制定新的方针。同时,要以持续深化改革作为基础,进行一些战略性重构和再部署。

  “我们仍然要坚持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推动高质量发展。”徐洪才表示,我们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仍然要保持战略定力,苦练内功,妥善处理国际国内问题,推进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

  “努力做好中国的事情,这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我们仍然要更多关注国内的经济发展。”李文溥表示,在推动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也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郭存举)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