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今日访谈小白必看:京东白条秒10000额度「3分钟提现到账全程指导」
发布时间:2021-10-03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猪价为何一跌再跌?
一、产能恢复、供给增加生猪出栏逐月增加,猪肉供应增长幅度较大,以至于进入消费旺季价格仍在下跌。为应对市场低迷,多数养猪场(户)选择放慢生产节奏,母猪存栏优化调整,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仍在惯性增长,按当前的生猪出栏量扩张趋势,短期内扭亏难度较大。
二、需求疲软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21年第39周(即9月25日~10月1日),全国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8.9元。中秋节过后需求回归疲软状态,屠宰企业销售猪肉压力增加,生猪与猪肉价格继续下跌。肉制品加工处于淡季。长期以来支撑猪肉消费的主体正在走向老年化,而新的消费群体不仅人口数量减少,消费偏好也出现较大变化。
国庆期间,猪肉消费迎来传统旺季,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期猪价快速下跌的局面;但从目前的供需情况看,全国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猪肉价格)下跌非常快,也希望大家趁这个机会多吃猪肉、多买猪肉。”
市场低迷,规模猪企减产,养殖散户会被淘汰吗?
猪价持续下跌,老百姓(46.800, -1.00, -2.09%)吃到了便宜肉,但对于养殖企业和养殖散户来说却有些不好过。
去年年底时,不少赚得盆满钵满的上市猪企均增加了今年的生猪出栏量。然而,截至今年8月,有11家上市猪企累计年内任务平均完成率为46.7%,处于较低水平。由于生猪价格下跌,养猪业持续亏损,各大猪企减缓了出栏生猪的速度。并且,按照现在的亏损情况推算,规模养殖企业未来将可能会有缩减产能的计划。
同样,在此前养猪行业迎来高利润时,增加了产能的养猪散户也因为猪价的一再下跌亏损惨重。
相对于养殖企业来说,中小规模户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生产稳定性差,存在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养殖散户容易受到市场炒作信息的干扰。不过,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压实了地方政府稳产保供的责任,官方发布的权威、客观和公正的预警信息将会引导养殖户减少恐慌性的清栏或者不理性、投机性补栏,从而降低生猪市场风险,提升生产稳定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朱增勇中小规模户的清退淘汰受市场规律影响,一些管理、技术和理念落后的养殖户在市场波动中会被淘汰,但在方案实施以后,通过临时性救助、融资等生产稳定支持措施,能够保障那些管理水平较高、具有优化升级潜力的中小规模户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他们合理调整存栏结构。
如何更好应对猪价变动?
猪肉生产和价格波动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是因为猪肉供应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同时在肉类消费中比重大、价格对CPI走势的影响大。生猪供应量多一点或少一点,对应的价格波动幅度很明显。加之,生猪生长周期较长,一旦波动趋势确立,中途较难改变。可见,猪肉价格涨落天然具有放大效应。那么,如何更好应对本轮“猪周期”的下半场以及新一轮的“猪周期”呢?
对于养猪行业来讲,首先要关注生猪产能的缩减以及生猪出栏体重的下调,其次关注终端猪肉消费恢复情况和冻肉进口数量的多少,最后再关注其他不稳定性因素。另外,养殖户从自身而言也需要具备向适度规模化家庭养殖的内在动力,只有升级转型了,才能提升生产效率和未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建议肉品加工企业和屠宰企业可加强市场形势研判,根据自身需要开展一部分商业性收储。未来几个月市场行情都比较低迷,广大养猪场(户)该淘汰的低产母猪要加快淘汰,该卖的肥猪要及时卖掉,不要再压栏,不要赌后续特别是明年元旦春节的行情。另外,越是在市场行情低迷时期,越要注重疫病防控,越要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节本增效,渡过难关。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年内第二轮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地方也在加大力度收储。据了解,此次收储持续时间更长、规模更大。除此之外,农业农村部下一步也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建立产能调控机制。按照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底、及时介入、精准施策的原则,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细化“三抓两保”任务,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构建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不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第二,要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在生猪全产业链中,养殖环节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风险最大,要承担成本刚性上涨、动物疫病风险。要构建现代化生猪养殖体系、现代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现代化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促进生猪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提高养猪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
第三,保持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现在生产恢复、供应宽松,一些地方开始在政策上“急转弯”“翻烧饼”,这非常危险。生猪生产周期长,一旦产能出现严重下滑,要再想恢复,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越是在养猪场(户)经营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养殖用地、环评、金融等方面长效性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避免养猪场(户)过度淘汰能繁母猪,损害基础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