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料量稳价平 “补水”待下周
发布时间:2020-10-16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按惯例,央行今日将开展10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操作延续超额续做的可能性较大,但对操作量不宜期望过高。在中国经济稳定复苏、供需表现提振增长信心、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的背景下,货币调控不会松动,MLF利率料继续走平。预计10月流动性操作可能相对集中于下周。
进入10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重归平静。截至10月14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已5个工作日。今年以来,除非遇上节假日,MLF操作都安排在15日进行。10月MLF操作的悬念主要是量和价。
量的方面,超额续做可能性较大。理由主要包括:一是合理补充中长期流动性。在降准“蛰伏”的情况下,央行开展MLF操作已成为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主要手段,考虑到维持基础货币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的需要,本月央行仍有较大可能继续对到期MLF实施超额续做。二是对冲季度缴税的影响。在9月底财政投放推动下,本月初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一度回到较高水平,近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并通过逆回购到期回笼流动性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在这一过程中,流动性“水位”回落。10月是传统税收大月,也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的收官月,税款清缴入库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叠加,对流动性会造成一定影响。中下旬流动性供求缺口的弥补有待央行支持。对到期MLF进行超额续做可起到提前对冲和稳定预期的作用。
今年8月和9月,央行均对到期MLF进行超额续做,尤其是9月的操作量达6000亿元,远超到期量。10月,长假因素使得税期和债券缴款高峰期双双延后。鉴于当前流动性比较充裕,税收及地方债缴款带来的压力尚不明显,因此,MLF操作量可能不会太大。
价的方面,利率走平没有太大悬念。当前,全球利率水平处于企稳或向上过程中。中国更因为疫情防控领先,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维持货币政策正常化更具底气。在10月已披露的经济数据中,多项指标好于预期,显示供给稳定向好、需求加快修复,进一步提振经济增长信心。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预测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保持合理增长,较好匹配经济形势变化。在这一局面下,货币调控难有明显松动。作为央行着力培育的中期政策利率,MLF利率出现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MLF操作过后,本月进一步对冲税期和政府债券缴款影响的手段主要是开展逆回购操作,时间点或集中于下旬。一是地方债发行可能相对集中,二是税期高峰预计出现在23日前后,届时短期流动性需求将上升。
总体上看,本月MLF操作可能比较平稳。基于此,10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难有变化,进一步降成本将主要靠疏通政策传导、金融系统让利来实现。(张勤峰)
进入10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重归平静。截至10月14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已5个工作日。今年以来,除非遇上节假日,MLF操作都安排在15日进行。10月MLF操作的悬念主要是量和价。
量的方面,超额续做可能性较大。理由主要包括:一是合理补充中长期流动性。在降准“蛰伏”的情况下,央行开展MLF操作已成为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主要手段,考虑到维持基础货币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的需要,本月央行仍有较大可能继续对到期MLF实施超额续做。二是对冲季度缴税的影响。在9月底财政投放推动下,本月初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一度回到较高水平,近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并通过逆回购到期回笼流动性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在这一过程中,流动性“水位”回落。10月是传统税收大月,也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的收官月,税款清缴入库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叠加,对流动性会造成一定影响。中下旬流动性供求缺口的弥补有待央行支持。对到期MLF进行超额续做可起到提前对冲和稳定预期的作用。
今年8月和9月,央行均对到期MLF进行超额续做,尤其是9月的操作量达6000亿元,远超到期量。10月,长假因素使得税期和债券缴款高峰期双双延后。鉴于当前流动性比较充裕,税收及地方债缴款带来的压力尚不明显,因此,MLF操作量可能不会太大。
价的方面,利率走平没有太大悬念。当前,全球利率水平处于企稳或向上过程中。中国更因为疫情防控领先,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维持货币政策正常化更具底气。在10月已披露的经济数据中,多项指标好于预期,显示供给稳定向好、需求加快修复,进一步提振经济增长信心。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预测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保持合理增长,较好匹配经济形势变化。在这一局面下,货币调控难有明显松动。作为央行着力培育的中期政策利率,MLF利率出现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MLF操作过后,本月进一步对冲税期和政府债券缴款影响的手段主要是开展逆回购操作,时间点或集中于下旬。一是地方债发行可能相对集中,二是税期高峰预计出现在23日前后,届时短期流动性需求将上升。
总体上看,本月MLF操作可能比较平稳。基于此,10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难有变化,进一步降成本将主要靠疏通政策传导、金融系统让利来实现。(张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