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谈〖京东白条加油额度提现太方便了,流程最多两秒钟
发布时间:2021-11-21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烟火还在,但烟火气正在从我们的城市中逐渐消逝。
今日访谈〖京东白条加油额度提现太方便了,流程最多两秒钟
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世界的发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正在成为市井烟火的“杀手”,人们尽管热爱烟火气,却好像不那么需要它了。我们想吃饭,就点外卖;想买菜,也无须在菜市场和大妈“厮杀”;想要去哪里旅游,便提前订好酒店,再也不用在陌生城市的街头上下求索;就连我们想认识新朋友,也只需点击屏幕即可实现。
然而,所有这一切便利,都在让我们远离生活本身。
一些人与人的交流,是在“不方便”中发生的。/图虫创意
社交媒体上的一个“不适合在社会生存的特征”的话题,让年轻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特征”中提到:频繁吃同一种食物,喜欢的曲子单曲循环到吐,花钱从不计算,讨厌人群,事情不到火烧眉毛不会行动,口头禅是“累、困、烦”。
这些看上去不那么好的特征,却普遍存在于年轻人的生活中。原因何在,往往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已经不再必要,俗话说——谁离了谁都能活,但现在要说——谁离了谁都能活,除了手机。
所以,我们的社交生活正在变得不再必需,仅存的那点社交关系不是情非得已,就是心甘情愿,除此之外,我们手里有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
这让年轻人以为,自己既然不需要人群排遣寂寞,那就索性给自己贴上讨厌热闹、痛恨交际的标签,他们情愿长久地浸淫在孤独当中,用每一顿“一人食”来为自己的孤独加一寸冕,用一个人旅行为自己狂欢,再也不愿意做任何多余的、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了。
“一人食”已经成为年轻社群中的某种潮流。/图虫创意
很多学者提出,现在是“个体原子化”的时代。最先提出“原子化”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eorg Simmel)。齐美尔在考察柏林的社会状况之后写下了《大都会与精神生活》。在书中,齐美尔提出:“城市居民的生活长期处于紧张刺激和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导致居民逐渐缺乏激情、过分理智、高度专业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原子化。”
汉娜·阿伦特在其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把现代社会中的人形容为“原子化的个体”(atomomization)。这个原子化的个体是孤独的、埋头于物质享受的、完全“私人化”的,这样的个体普遍存在,并且这些个体之间也没有强有力的联系。
这一代年轻人恰恰赶上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这种变化来自科技变革。而科技变革带来的变化是渗透性的,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受到科技的支配,除了人性不变,其他都变了。
此外,科技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样在影响人类的一言一行。这种变化则更为隐晦,也更为奇妙。
我们居住的社区
正在成为我们要抛弃的东西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认为,商铺是街道的基本构成元素。他发现,相比于欧洲城市常见的开放式街区,中国人觉得围墙林立、有出入管理的封闭式小区更让人安心。
但是,和开放式街区相比,封闭式小区的管理恰恰缺乏市井气息,商铺、小贩大多无法进驻,对餐厅、咖啡店更是拒之门外。开放式街区则完全不同,住户和街道的融合,往往使得街区充满活力,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也更近。
陆铭曾写文章探讨过城市的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宽马路、低密度”的模式,另一种是“窄马路、高密度”的模式。而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提倡“窄马路、高密度”。
街区的人流密度,会在无形中影响我们的社交距离。/图虫创意
陆铭表示,尽管后者并未形成共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很多人认为“高密度”城市发展模式人流量大、传染病更容易传播,但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发现,“窄马路、高密度”的模式相比“宽马路、低密度”模式的确存在一些优势。
高密度的街区往往有更多的活力。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往往伴随着更多的路口,意味着更多的餐馆、商店、公共服务场所,消费的多样性也会因此增多。此外,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在总人口密度高的情况下,交通拥堵度反而是下降的。在小马路密布的地方,街道两边的商店和提供的服务更齐全,城市居民开车出行的需求也会因此下降。
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陆铭表示,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果密度是坏的,大家为什么愿意住在市中心?如果密度是坏的,为什么人口密度越高的地方,房价越贵?这说明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居住在高密度的地方。所以首先要顺应人的需求,给城市“加密”。
项飙曾在《十三邀》中提出“附近的消失”的概念。他这样描述道:“如果你问我们今天中国的年轻学生,父母的工作是干什么?你居住的这个小区,当时买这个房子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这个小区在你的城市里面社会意义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周边的菜市场是什么关系?然后你的学校是怎么一个过程?他们描述不清楚。但他们对大学的世界排名很清楚,对怎么考托福、GRE很清楚,他们对那个系统了如指掌,但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模糊不清,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不重要。”